DB5115∕T 127-2024 小琴丝竹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宜宾市)

ID

1AEF1DCAC4F84573A555E5D484411527

文件大小(MB)

0.19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40,CCS B 66 5115,四川省( 宜宾市) 地方标准,DB 5115/T 127—2024,小琴丝竹组培快繁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tissue culture of Bambusa multiplex,2024 - 05 - 14 发布2024 - 06 - 15 实施,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115/T 127-2024,Ⅰ,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组培设施.1,5 培养基配制1,6 诱导培养.2,7 增殖培养.3,8 生根培养.4,9 炼苗4,10 组培苗移栽管理..4,11 档案管理..5,DB5115/T 127-2024,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宜宾标计商品检测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国强、高会彬、杨海芸、余英、赵翔,本文件为首次制定,DB5115/T 127-2024,1,小琴丝竹组培快繁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琴丝竹组培快繁的术语和定义、组培设施、培养基配制、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组培苗移栽管理、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小琴丝竹组培苗快速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2306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NY/T 230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外植体explant,从自然生长的活体植物上获取的用于建立植物组培快繁体系的起始材料,3.2,接种inoculation,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或干净培养材料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培养容器内培养基中的过程,3.3,消毒disinfection,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去除物体表面大部分有害病原微生物的过程,3.4,组培苗plantlet,利用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等作为起始材料,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式生产获得的植株,4 组培设施,按照NY/T 2306 第4章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 培养基配制,5.1 培养基类型的选择,DB5115/T 127-2024,2,宜选择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5.2 MS 培养基配制,按照NY/T 2306 第7章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3 培养基配方,5.3.1 诱导培养基,MS + 蔗糖30 g/L + 琼脂3.5 g/L,5.3.2 增殖培养基,MS + 6-BA(6-苄氨基腺嘌呤)3 mg/L + 蔗糖30 g/L + 琼脂3.5 g/L,5.3.3 生根培养基,MS + NAA(萘乙酸)0.1 mg/L + 6-BA(6-苄氨基腺嘌呤)0.3 mg/L + 蔗糖30 g/L + 琼脂3.5,g/L,5.4 培养基PH 值,应用1 mol/L HCl或1 mol/L NaOH 调节培养基pH值至5.8,5.5 培养基分装,诱导培养基宜使用直径3.0 cm、高度1.2 cm的培养皿分装,每个培养皿分装5 ml;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宜使用外径2.5 cm、高度15.0 cm的试管分装,每个试管分装15 ml。分装时培养基不,应沾附在培养容器口及周围,5.6 灭菌,5.6.1 培养基灭菌,配制的培养基应在12 h内宜使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在121 ℃条件下灭菌15 min;灭菌后不应与,未灭菌物品混放,5.6.2 接种工具灭菌,剪刀、镊子等接种工具应使用高压灭菌锅灭菌,在121 ℃条件下灭菌25 min;灭菌后不应与未,灭菌物品混放,5.6.3 超净工作台灭菌,5.6.3.1 将已灭菌的培养基和接种工具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上,打开超净工作台风机和紫外灯灭菌,30 min,灭菌后关闭紫外灯,5.6.3.2 接种前,工作台面应用75%乙醇擦拭一遍,6 诱导培养,6.1 外植体选择,宜选择小琴丝竹当年生枝条的节间带芽部分,节上部保留0.5 cm,节下部保留1.0 cm,DB5115/T 127-2024,3,6.2 外植体清洗,应将剪取的外植体用洗洁精冲洗1次,冲洗完毕后用细毛刷轻轻刷洗节间污迹,放入烧杯中,用,清水冲洗2 h,6.3 外植体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上,宜用75%的酒精消毒30 sec,然后用0.5%次氯酸钠消毒8 min,至外植体略微,发黄后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5遍~6遍后备用,6.4 外植体接种,6.4.1 接种工具消毒,接种时,应将接种工具剪刀、手术刀和镊子等用电热灭菌器或酒精灯消毒后,冷却至室温备用,6.4.2 外植体处理,应将已消毒的外植体切除两端消毒后发黄的部分,用无菌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备用,6.4.3 接种,将已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皿宜接种1个茎段,6.4.4 标记,接种后,每批应用记号笔将品种代号、培养基编号、工作人员编号及接种日期等信息标注在培养,容器上,6.5 培养条件,培养环境温度宜设置为24 ℃~26 ℃,接种后先暗培养24 h,后续环境光照强度宜设置为1 500,lx,连续定时光照时间宜设置为16 h/d,6.6 培养时间,培养时间宜为7 d~14 d,7 增殖培养,7.1 转接,应将生长健壮的无菌小琴丝竹组培……

……